新闻中心

分类导航
/
/
/
什么叫禅宗的境界?

什么叫禅宗的境界?

  • 作者:刘佳 廖巍巍
  • 来源:东楚网(黄石日报)
  • 发布时间:2009-11-11

【概要描述】 什么叫禅宗的境界?日出嵩山坳,晨钟惊飞鸟,林间小溪水潺潺,坡上青青草……易中天说,这就是禅宗的境界。   《禅宗的境界》是易中天《中国智慧》六场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,前五场分别为《周易的启示》、《中庸的原则》、《兵家的思考》、《老子的方法》和《魏晋的风度》。据悉,这一系列讲座将于明年结集出版,书名为《中国智慧》。下面是《禅宗的境界》的摘录。   禅和禅宗的由来  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,是一种修行的方法,汉译为静虑,即静中思虑的意思,一般叫做禅定。禅宗是佛教的一种宗派,据说有一次,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上说法,拿着一朵花,面对大家,一言不发。所有的听众不知所以,只有摩诃迦叶会心地一笑。这就是禅的诞生。   迦叶之后的第28代菩提达摩创立了中国禅宗。菩提达摩“一苇渡江”,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修行禅定面壁九年,双眉落尽时终悟大道,从此嵩山有种茶叶就叫“针眉”,之后的禅宗的衣钵传人依次为慧可、道育、僧璨、道信和弘忍。   真正要说到的禅宗其实是从惠能开始的。五祖弘忍在年事已高准备传递衣钵时搞了个“论文答辩”,命众弟子作偈以呈,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。大弟子神秀呈偈曰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弘忍认为他未见本性,未传其衣钵。在柴房里的“头陀”惠能听后亦诵一偈,请人代劳题于壁上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惠能被定为了传人。六祖后创立“南宗”,讲究顿悟,在中华大地上风行,以至之后称的禅宗就是指的南宗。   禅宗的成功之处   禅宗的成功之处在于禅宗是人间的佛法,强调佛本是人,佛法无用,坐禅无功。   佛教兴盛后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冲击,佛教与儒家的冲突在于,佛教是天国的,儒教是人间的;佛教讲众生平等,儒教讲君臣等级。因此,禅宗的意义在于把佛法从天国拉回到人间,所以其修炼方式都是人间正常的生活方式。佛也是人,参禅应该从心底去下功夫,不能钻死胡同。禅宗六祖的《无相偈》里说到,孝敬父母、友爱兄弟、团结同事,照这样做,就是成佛。   禅宗是简易的佛法,自从佛教本土化后,净土宗和禅宗最为简易,“阿弥陀佛”和“观世音菩萨”两个呼号就解决了所有问题。禅宗更是讲究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.   禅宗抓住了佛教的根   禅宗抓住了佛教的根,就是“觉悟”,觉悟就是佛,佛就是觉悟。自觉、觉他、觉起圆满时,就能成“佛”,“佛”与“人”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觉悟,正如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得正果那样,是觉悟了,他悟到了“普度众生”.禅宗认为众生都能成佛,是因为众生都有佛性。但是为什么众生没有成佛呢?惠能说因为大家“迷”,“迷”则佛即众生,“悟”则众生即佛。我们为什么“迷”呢?是因为大家“执”,认死理。这时候应告诉自己“我”不是“我”,“我”到底是谁?所以佛祖告诉大家,“我”是没有的,是“法”造就了“我”,我无法有!但是“法”是常有的吗?不是,佛讲究万法皆空,所以要“破法执”.最重要是要破“执”,“执”则“迷”,“迷”则“不悟”,“执迷不悟”.一位禅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,过去有一位秀才上京赶考,错过了旅店,在半途中找到一户村庄人家,希望借住一宿,可是敲了很久的门,屋内才有应声:“我们家里没人啦!”秀才疑惑地问:“难道你不是人吗?”屋内又答:“我丈夫不在家,我是女人,没有男人”秀才:“我就是男人呀!”禅师作一偈:“舍内分明有个人,无端答应内无人;叩门借宿非他也,你我原来都是人。”   禅宗讲究智慧、宽容   禅宗要求不要认死理,要开窍,至于怎样开窍,音乐、图画等等什么手段都可以。这需要自己的思索,这是禅宗揭示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道理。叫做“智慧必须我们自己获得”.“知识”和“智慧”是截然不同的,自身具有的是智慧,其他人给你的是知识,知识可以传授,但是智慧是不能传授的,智慧在我们自己的心中,别人只能启发。   一次,一个小偷溜到寺院里偷钱,被方丈发现了,但方丈并没有制止他,反倒说:“钱在佛像下的抽屉里,你自己去拿。”小偷真就去拿了,方丈说,“你别拿光了,明天我还要买点水果供佛。”小偷真的就留下了100元钱,正当要出门时,又被方丈一声“站住”给喝了回来。“你还没说谢谢,这是佛祖的钱呢!”小偷真就回来了,连声说谢谢佛祖、谢谢佛祖。后来小偷被抓获,审讯中发现他盗窃过寺院,这位方丈却说:“他不算偷,只算拿,因为他说了谢谢的。”就这样,小偷深受感动,决心改掉偷盗恶习,跟随禅师学佛。   禅宗需要全身心放下   唐代有一名叫玄机的尼姑,经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修习禅法。有一天忽然念道:“法性清净澄明,本无来去,我这样躲避深山,讨厌喧嚣尘世,想通过静寂来得道,看来未必是正道。”于是玄机便前去参拜着名禅师雪峰。雪峰禅师问:“你从哪里来?”玄机答:“大日山来。”雪峰问:“见到日出吗?”玄机答:“若日出则融化雪峰。”雪峰又问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玄机答:“玄机。”雪峰问:“你这玄机每天可织多少布?”玄机答:“寸丝不挂。”玄机随即施礼,转身告退,才走了没几步,突然耳后雪峰道:“袈裟角拖地了。”玄机急忙回头看袈裟。雪峰哈哈大笑:“好一个寸丝不挂。”玄机并没有做到全身心放下啊。   禅到底是一种什么境界   别人问我,你讲过这么多关于禅宗的讲座,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讲一讲什么是禅境。禅到底是一种什么境界。其实《少林寺》的主题曲就是最好的禅境,我唱给大家听:“日出嵩山坳,晨钟惊飞鸟,林间小溪水潺潺,坡上青青草……”这就是禅意。太阳从嵩山山后冉冉升起,寺庙的晨钟把栖息在林间的鸟儿们都叫醒了,山涧的一泓清水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地潺潺流过,山坡上长满了青草,非常的自由、非常的质朴、非常的真切。这就是禅的境界,叫禅境;这就是禅的愉悦,叫禅悦;这就是禅的风采,叫禅风。禅是中国智慧的最好表现。

什么叫禅宗的境界?

【概要描述】
什么叫禅宗的境界?日出嵩山坳,晨钟惊飞鸟,林间小溪水潺潺,坡上青青草……易中天说,这就是禅宗的境界。

  《禅宗的境界》是易中天《中国智慧》六场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,前五场分别为《周易的启示》、《中庸的原则》、《兵家的思考》、《老子的方法》和《魏晋的风度》。据悉,这一系列讲座将于明年结集出版,书名为《中国智慧》。下面是《禅宗的境界》的摘录。

  禅和禅宗的由来

 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,是一种修行的方法,汉译为静虑,即静中思虑的意思,一般叫做禅定。禅宗是佛教的一种宗派,据说有一次,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上说法,拿着一朵花,面对大家,一言不发。所有的听众不知所以,只有摩诃迦叶会心地一笑。这就是禅的诞生。

  迦叶之后的第28代菩提达摩创立了中国禅宗。菩提达摩“一苇渡江”,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修行禅定面壁九年,双眉落尽时终悟大道,从此嵩山有种茶叶就叫“针眉”,之后的禅宗的衣钵传人依次为慧可、道育、僧璨、道信和弘忍。

  真正要说到的禅宗其实是从惠能开始的。五祖弘忍在年事已高准备传递衣钵时搞了个“论文答辩”,命众弟子作偈以呈,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。大弟子神秀呈偈曰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弘忍认为他未见本性,未传其衣钵。在柴房里的“头陀”惠能听后亦诵一偈,请人代劳题于壁上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惠能被定为了传人。六祖后创立“南宗”,讲究顿悟,在中华大地上风行,以至之后称的禅宗就是指的南宗。

  禅宗的成功之处

  禅宗的成功之处在于禅宗是人间的佛法,强调佛本是人,佛法无用,坐禅无功。

  佛教兴盛后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冲击,佛教与儒家的冲突在于,佛教是天国的,儒教是人间的;佛教讲众生平等,儒教讲君臣等级。因此,禅宗的意义在于把佛法从天国拉回到人间,所以其修炼方式都是人间正常的生活方式。佛也是人,参禅应该从心底去下功夫,不能钻死胡同。禅宗六祖的《无相偈》里说到,孝敬父母、友爱兄弟、团结同事,照这样做,就是成佛。

  禅宗是简易的佛法,自从佛教本土化后,净土宗和禅宗最为简易,“阿弥陀佛”和“观世音菩萨”两个呼号就解决了所有问题。禅宗更是讲究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.

  禅宗抓住了佛教的根

  禅宗抓住了佛教的根,就是“觉悟”,觉悟就是佛,佛就是觉悟。自觉、觉他、觉起圆满时,就能成“佛”,“佛”与“人”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觉悟,正如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得正果那样,是觉悟了,他悟到了“普度众生”.禅宗认为众生都能成佛,是因为众生都有佛性。但是为什么众生没有成佛呢?惠能说因为大家“迷”,“迷”则佛即众生,“悟”则众生即佛。我们为什么“迷”呢?是因为大家“执”,认死理。这时候应告诉自己“我”不是“我”,“我”到底是谁?所以佛祖告诉大家,“我”是没有的,是“法”造就了“我”,我无法有!但是“法”是常有的吗?不是,佛讲究万法皆空,所以要“破法执”.最重要是要破“执”,“执”则“迷”,“迷”则“不悟”,“执迷不悟”.一位禅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,过去有一位秀才上京赶考,错过了旅店,在半途中找到一户村庄人家,希望借住一宿,可是敲了很久的门,屋内才有应声:“我们家里没人啦!”秀才疑惑地问:“难道你不是人吗?”屋内又答:“我丈夫不在家,我是女人,没有男人”秀才:“我就是男人呀!”禅师作一偈:“舍内分明有个人,无端答应内无人;叩门借宿非他也,你我原来都是人。”

  禅宗讲究智慧、宽容

  禅宗要求不要认死理,要开窍,至于怎样开窍,音乐、图画等等什么手段都可以。这需要自己的思索,这是禅宗揭示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道理。叫做“智慧必须我们自己获得”.“知识”和“智慧”是截然不同的,自身具有的是智慧,其他人给你的是知识,知识可以传授,但是智慧是不能传授的,智慧在我们自己的心中,别人只能启发。

  一次,一个小偷溜到寺院里偷钱,被方丈发现了,但方丈并没有制止他,反倒说:“钱在佛像下的抽屉里,你自己去拿。”小偷真就去拿了,方丈说,“你别拿光了,明天我还要买点水果供佛。”小偷真的就留下了100元钱,正当要出门时,又被方丈一声“站住”给喝了回来。“你还没说谢谢,这是佛祖的钱呢!”小偷真就回来了,连声说谢谢佛祖、谢谢佛祖。后来小偷被抓获,审讯中发现他盗窃过寺院,这位方丈却说:“他不算偷,只算拿,因为他说了谢谢的。”就这样,小偷深受感动,决心改掉偷盗恶习,跟随禅师学佛。

  禅宗需要全身心放下

  唐代有一名叫玄机的尼姑,经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修习禅法。有一天忽然念道:“法性清净澄明,本无来去,我这样躲避深山,讨厌喧嚣尘世,想通过静寂来得道,看来未必是正道。”于是玄机便前去参拜着名禅师雪峰。雪峰禅师问:“你从哪里来?”玄机答:“大日山来。”雪峰问:“见到日出吗?”玄机答:“若日出则融化雪峰。”雪峰又问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玄机答:“玄机。”雪峰问:“你这玄机每天可织多少布?”玄机答:“寸丝不挂。”玄机随即施礼,转身告退,才走了没几步,突然耳后雪峰道:“袈裟角拖地了。”玄机急忙回头看袈裟。雪峰哈哈大笑:“好一个寸丝不挂。”玄机并没有做到全身心放下啊。

  禅到底是一种什么境界

  别人问我,你讲过这么多关于禅宗的讲座,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讲一讲什么是禅境。禅到底是一种什么境界。其实《少林寺》的主题曲就是最好的禅境,我唱给大家听:“日出嵩山坳,晨钟惊飞鸟,林间小溪水潺潺,坡上青青草……”这就是禅意。太阳从嵩山山后冉冉升起,寺庙的晨钟把栖息在林间的鸟儿们都叫醒了,山涧的一泓清水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地潺潺流过,山坡上长满了青草,非常的自由、非常的质朴、非常的真切。这就是禅的境界,叫禅境;这就是禅的愉悦,叫禅悦;这就是禅的风采,叫禅风。禅是中国智慧的最好表现。

  • 分类:机构新闻
  • 作者:刘佳 廖巍巍
  • 来源:东楚网(黄石日报)
  • 发布时间:2009-11-11 23:15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什么叫禅宗的境界?日出嵩山坳,晨钟惊飞鸟,林间小溪水潺潺,坡上青青草……易中天说,这就是禅宗的境界。

  《禅宗的境界》是易中天《中国智慧》六场系列讲座的最后一场,前五场分别为《周易的启示》、《中庸的原则》、《兵家的思考》、《老子的方法》和《魏晋的风度》。据悉,这一系列讲座将于明年结集出版,书名为《中国智慧》。下面是《禅宗的境界》的摘录。

  禅和禅宗的由来

 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,是一种修行的方法,汉译为静虑,即静中思虑的意思,一般叫做禅定。禅宗是佛教的一种宗派,据说有一次,释迦牟尼在灵鹫山上说法,拿着一朵花,面对大家,一言不发。所有的听众不知所以,只有摩诃迦叶会心地一笑。这就是禅的诞生。

  迦叶之后的第28代菩提达摩创立了中国禅宗。菩提达摩“一苇渡江”,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修行禅定面壁九年,双眉落尽时终悟大道,从此嵩山有种茶叶就叫“针眉”,之后的禅宗的衣钵传人依次为慧可、道育、僧璨、道信和弘忍。

  真正要说到的禅宗其实是从惠能开始的。五祖弘忍在年事已高准备传递衣钵时搞了个“论文答辩”,命众弟子作偈以呈,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。大弟子神秀呈偈曰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弘忍认为他未见本性,未传其衣钵。在柴房里的“头陀”惠能听后亦诵一偈,请人代劳题于壁上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惠能被定为了传人。六祖后创立“南宗”,讲究顿悟,在中华大地上风行,以至之后称的禅宗就是指的南宗。

  禅宗的成功之处

  禅宗的成功之处在于禅宗是人间的佛法,强调佛本是人,佛法无用,坐禅无功。

  佛教兴盛后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冲击,佛教与儒家的冲突在于,佛教是天国的,儒教是人间的;佛教讲众生平等,儒教讲君臣等级。因此,禅宗的意义在于把佛法从天国拉回到人间,所以其修炼方式都是人间正常的生活方式。佛也是人,参禅应该从心底去下功夫,不能钻死胡同。禅宗六祖的《无相偈》里说到,孝敬父母、友爱兄弟、团结同事,照这样做,就是成佛。

  禅宗是简易的佛法,自从佛教本土化后,净土宗和禅宗最为简易,“阿弥陀佛”和“观世音菩萨”两个呼号就解决了所有问题。禅宗更是讲究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.

  禅宗抓住了佛教的根

  禅宗抓住了佛教的根,就是“觉悟”,觉悟就是佛,佛就是觉悟。自觉、觉他、觉起圆满时,就能成“佛”,“佛”与“人”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觉悟,正如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得正果那样,是觉悟了,他悟到了“普度众生”.禅宗认为众生都能成佛,是因为众生都有佛性。但是为什么众生没有成佛呢?惠能说因为大家“迷”,“迷”则佛即众生,“悟”则众生即佛。我们为什么“迷”呢?是因为大家“执”,认死理。这时候应告诉自己“我”不是“我”,“我”到底是谁?所以佛祖告诉大家,“我”是没有的,是“法”造就了“我”,我无法有!但是“法”是常有的吗?不是,佛讲究万法皆空,所以要“破法执”.最重要是要破“执”,“执”则“迷”,“迷”则“不悟”,“执迷不悟”.一位禅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,过去有一位秀才上京赶考,错过了旅店,在半途中找到一户村庄人家,希望借住一宿,可是敲了很久的门,屋内才有应声:“我们家里没人啦!”秀才疑惑地问:“难道你不是人吗?”屋内又答:“我丈夫不在家,我是女人,没有男人”秀才:“我就是男人呀!”禅师作一偈:“舍内分明有个人,无端答应内无人;叩门借宿非他也,你我原来都是人。”

  禅宗讲究智慧、宽容

  禅宗要求不要认死理,要开窍,至于怎样开窍,音乐、图画等等什么手段都可以。这需要自己的思索,这是禅宗揭示给我们最重要的一个道理。叫做“智慧必须我们自己获得”.“知识”和“智慧”是截然不同的,自身具有的是智慧,其他人给你的是知识,知识可以传授,但是智慧是不能传授的,智慧在我们自己的心中,别人只能启发。

  一次,一个小偷溜到寺院里偷钱,被方丈发现了,但方丈并没有制止他,反倒说:“钱在佛像下的抽屉里,你自己去拿。”小偷真就去拿了,方丈说,“你别拿光了,明天我还要买点水果供佛。”小偷真的就留下了100元钱,正当要出门时,又被方丈一声“站住”给喝了回来。“你还没说谢谢,这是佛祖的钱呢!”小偷真就回来了,连声说谢谢佛祖、谢谢佛祖。后来小偷被抓获,审讯中发现他盗窃过寺院,这位方丈却说:“他不算偷,只算拿,因为他说了谢谢的。”就这样,小偷深受感动,决心改掉偷盗恶习,跟随禅师学佛。

  禅宗需要全身心放下

  唐代有一名叫玄机的尼姑,经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修习禅法。有一天忽然念道:“法性清净澄明,本无来去,我这样躲避深山,讨厌喧嚣尘世,想通过静寂来得道,看来未必是正道。”于是玄机便前去参拜着名禅师雪峰。雪峰禅师问:“你从哪里来?”玄机答:“大日山来。”雪峰问:“见到日出吗?”玄机答:“若日出则融化雪峰。”雪峰又问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玄机答:“玄机。”雪峰问:“你这玄机每天可织多少布?”玄机答:“寸丝不挂。”玄机随即施礼,转身告退,才走了没几步,突然耳后雪峰道:“袈裟角拖地了。”玄机急忙回头看袈裟。雪峰哈哈大笑:“好一个寸丝不挂。”玄机并没有做到全身心放下啊。

  禅到底是一种什么境界

  别人问我,你讲过这么多关于禅宗的讲座,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讲一讲什么是禅境。禅到底是一种什么境界。其实《少林寺》的主题曲就是最好的禅境,我唱给大家听:“日出嵩山坳,晨钟惊飞鸟,林间小溪水潺潺,坡上青青草……”这就是禅意。太阳从嵩山山后冉冉升起,寺庙的晨钟把栖息在林间的鸟儿们都叫醒了,山涧的一泓清水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地潺潺流过,山坡上长满了青草,非常的自由、非常的质朴、非常的真切。这就是禅的境界,叫禅境;这就是禅的愉悦,叫禅悦;这就是禅的风采,叫禅风。禅是中国智慧的最好表现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